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16的文章

再談鳳梨謠言:提早採收是因為噴了「成長激素」?

鳳梨。圖片來源: Wikipedia 說實在的,筆者談有關鳳梨的謠言已經談到不想談了;但是昨天(2016/5/28)聽女兒提起一個叫做什麼「台灣味道」(第二季)的節目,裡面竟然有種鳳梨的農民自己在黑其他的鳳梨農,說什麼「其他的農民因為有噴 成長激素 ,所以鳳梨都要提早採收,不然會有酒味」,就讓筆者聽了一整個怒。 首先,現在已經沒有人在幫鳳梨噴生長素(auxin)了!至於什麼成長激素或是生長激素,更是沒有的事。這件事 筆者的文章 裡面已經講得清清楚楚,如果忘記了,可以再去複習幾次。 至於提早採收,是因為採收以後還要運輸到其他地方,所以一定會早點採收,不然運輸的時候就得放冷藏車,否則到零售市場一定會過熟!在遠足文化出版的「台灣的鳳梨」裡面也講得清清楚楚:「太早採收會影響品質,但採收得太遲,也可能有不耐儲運及老化、劣變等問題。一般而言,鳳梨的採收成熟度以果皮之轉色程度為指標,但轉色程度視採收時期、品種及果實質地(有經驗的農友可用果實敲擊反射音來判斷)而異,例如夏季可在剛轉色時採收,但冬季則應等到轉色達三分之二,甚至全轉色才採收,適口性才會比較好;又例如台農十八號及台農十九號的果實,在夏季時常有青皮黃的問題,如果等到轉色程度較高時才採收,則果肉已經過熟。」(第103頁) 讀者看到這裡,應該就了解,提早採收很難避免,至於提前多久,「若採收後立即或短期幾天內就要消費的果實,可在超過三分之一左右轉色後才採收,需經過一至兩週儲運後才消費的果實,則成熟度降低較適當。」 (第103頁) 所以,提早採收跟有沒有噴什麼東東都無關,純粹是跟 季節、品種、預計消費時間有關 。說真的, 個別的農友要怎麼種自己的農產品,大家都管不著;但是詆毀他人辛苦耕種的成果,這就可惡得很了 。要讓自己的農產品銷路變好,應該要大家一起努力來開拓市場;而不是靠著造謠詆毀其他農友的心血! 參考文獻: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著。台灣的鳳梨。遠足文化出版。

吃番茄、讀番茄

圖片來源: Anobii 書名: 蕃茄:傳說中的毒藥,新世界的魔幻美食 。 作者:Andrew F. Smith 出版社:藍鯨 ISBN:9789579748049 其實這本書已經絕版(而且一直都找不到舊書可買,只有對岸有簡體字版的舊書可以買),我是因爲個人閱讀的興趣,向圖書館借出來看的。 1492年後,因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緣故,許多歐洲過去沒看過的植物紛紛由美洲引進:包括玉米、番薯、馬鈴薯、番茄等。 番薯因為適合在西班牙栽種、加上被傳說有壯陽的效果,一開始就大受歡迎;而番茄與馬鈴薯則因為是茄科植物,受到人們的疑忌,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被人們接受。 雖然番茄是美洲原產,但由於住在北美洲的新住民也是來自歐洲,因此他們對番茄的態度,並沒有比較友善。 本書從發生在十九世紀初的一件傳說,點出以前的人認為番茄有毒開始,接著我們看到原產自中美洲的番茄,竟然是繞了一個大圈才回到美國的。 由於茄科的植物都有一個特別的味道(因此有些人特別厭惡蕃茄及茄子等),早期蕃茄在美國還被傳說為莖葉有毒等等。 有意思的是,到了十九世紀(1834年11月),因為「番茄藥丸」的緣故,番茄在美國忽然開始大受歡迎;那時候所謂的番茄藥丸號稱可以治療肝病、腹瀉、消化不良等等。到了十九世紀中葉,番茄對美國人來說,已經從「有毒」到「生存的必要條件」了;而南北戰爭及罐頭的發明,更進一步將番茄成為「全國性的調味料」。但諷刺的是,當初所謂的「番茄藥丸」很可能根本沒有番茄呢! 因為這本書已經絕版,所以也不知道該不該推薦啦!

蒙古為什麼放棄侵略歐洲?

蒙古入侵日本。圖片來源: Wikipedia    十三世紀初(1236年),拔都率領由各系宗王居長者所組成的軍隊(被稱為「長子西征」),大破欽察人、伏爾加保加利亞、基輔羅斯、加利西亞、摩爾達維亞、立陶宛大公國、孛烈兒(波蘭王國)、匈牙利王國、保加利亞第二帝國、波西米亞與捷克、摩拉維亞與斯洛伐克、拉什卡、威尼斯共和國等國,先後擊敗波蘭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所率領的日耳曼-波蘭聯軍(包含了神聖羅馬帝國、波蘭、波西米亞)以及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所率領的匈牙利軍,席捲東歐與中歐,使基輔、布達佩斯等三十個城鎮遭受摧毀與屠殺。這段歷史,被後來的人稱為「黃禍」。 但是,就在蒙古軍企圖繼續進軍威尼斯共和國的達爾馬提亞的時候,忽然率軍東歸,再也沒有入侵過歐洲。究竟為什麼拔都忽然放棄入侵歐洲呢? 有人說,是因為窩闊台大汗死了,拔都要回去奔喪;而布萊恩‧費根(Brian Fagan)在他的「歷史上的大暖化」裡面,則認為是因為蒙古的乾草原下雨了,雨水使得乾草原上的青草變得茂盛而豐美,於是使他打消了西征的念頭。 當然,牽涉到數萬大軍的長程跋涉,絕不會只因為單一原因就被打消;或許窩闊台大汗的死讓拔都趕著回家捍衛自己的權利,畢竟拔都是朮赤的兒子,而朮赤並不是成吉思汗親生,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;但在大汗駕崩時,趕回去在庫里爾台(宗室大會)上捍衛自己一支的權利是正常的。回家後,乾草原下雨了,豐美的青草長出來,於是大家都不想動,這也是可能的。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呢? 最近的研究報告發現,1242年歐洲匈牙利草原的冬天,或許也把拔都跟他的軍隊們給推回去。研究團隊研究那個時期樹木的年輪發現,1242年的冬天不但冷,而且下了非常多雨。 由於匈牙利草原容易淹水,那麼多雨的氣候下,草原會淹水的可能性很高。蒙古騎兵在淹水的草原上行軍必定大大不易,此時窩闊台大汗的死訊傳來,正好回家休息一下,等帶來春的好天氣。沒想到回家後,家鄉的草原因為下雨而變得適合放牧,不再需要四出征戰牧馬,於是戰事就此平息。再過幾年(1255年),撒因汗(拔都的綽號)駕崩,其他宗室諸王沒有人的軍事才能及於他,蒙古便不再「造訪」歐洲了。 乾燥的天候使得乾草原縮小,也成就了成吉思汗,使得宋朝滅亡;當濕潤的天氣再次回到乾草原時,雖然可能讓匈牙利草原淹水,卻也拯救了歐洲。真也只能說「天有不測風雲」了! 參考文獻: U

回不去的陸生植物

大葉藻。圖片來源: wiki 提到海藻,你我大概免不了會想到紫菜、昆布之類。紫菜是兩種海藻(Nori, Pyropia yezoensis 與 P. tenera ),而昆布則是褐藻門海帶屬的海藻。誰會想到大葉藻(common eelgrass, Zostera marina )呢? 雖然大葉藻不能吃,但它本來卻是貨真價實的陸生植物。大葉藻是澤瀉目(Alismatales)的單子葉水生種子植物,分佈於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的淺海中。葉片有窄而長的葉子,大約是1.2公分寬、長可達一公尺。植物雌雄同株但異花。 被子植物大約在一億六千萬年前出現在地球上,它們原來都是陸生植物;但是不知為何,大葉藻選擇了回歸海洋。 當初由海裡跑到陸地上,陸生植物需要演化出全新的機制來適應陸地生活:如氣孔的產生、保護自己不乾死渴死/不受UV灼傷、水分運輸的機制、由陽光中找到更好的能量來源的能力、甚至還開始製造一些氣體分子來互相聯絡/招蜂引蝶/招徠打手等;當植物回歸海洋時,這些陸生植物特有的機制,是否會隨之消失呢? 結合了歐美的幾個頂尖的國家團隊,針對大葉藻以及紫萍( Spirodela polyrhiza )的基因體進行定序與比較,發現大葉藻在回歸海洋的過程中,失去了整組(!)的氣孔分化所需的基因;另外,與紫外光防護有關的基因也不見了。 由於只有少量的短波紫外光可以透過海水,因此失去紫外光防護的基因也是相當合理的;不過,大葉藻還失去了光敏素(phytochrome)喔!為什麼大葉藻不需要光敏素呢?原來,能透過海水的紅光與紅外光並不多,所以保留用來偵測它們的光敏素,好像意義也不大。不過,光系統I與II還是與陸生植物的相似,但是與光系統II合作的捕光複合體B族蛋白(LHCB)的數目變多了,推測應該是為了提升在低光度下的光能吸收效率。 對於淹沒在水下的植物,當然不需要氣孔來進行氣體交換;所以大葉藻就跟氣孔說「莎呦娜啦」啦!少了氣孔,接著有一些基因就可以跟著丟了!什麼基因呢?產生乙烯(ethylene)的基因、還有產生萜類(terpenes)的基因也不見了;想想也是很合理,既然都沒有氣孔了,產生氣體的賀爾蒙是要從哪裡釋放呢? 而萜類則包含了許多具有揮發性的化合物,植物合成它們來發散香味,吸引授粉的昆蟲等等;既然都已經成了水生植物了,也不會有昆蟲來採蜜授粉,當然就不需要合

綠肥(green manure)好?輪作好?

豆類作物可以作為綠肥,這在農業上已經廣被應用了。事實上,中國在漢朝時便已經發展出複雜的輪作系統,將土地分成三份,第一年夏天第一塊地種黍、第二塊地種小米、第三塊地種大豆;每一塊地以黍→小麥→大豆→小米的順序輪作,田地的養分會因為有大豆加入輪作而不至於缺氮,而每年都可以有小米、黍、大豆、小麥可吃(1)。 不過,近代的綠肥,卻是將豆類作物(pulse crop,泛指一年生的豆科植物,2)種在田地裡,在開花後、結子前將它們的莖與葉割下後,將莖葉耕入土中或是留在土壤表面作為覆蓋。次年在田地裡種植其他非豆類作物時,去年的豆類作物便「化做春泥更護花」了! 在這樣的操作下,所選擇的豆類作物便不一定要是大豆、蠶豆這類可以食用的豆類作物了;只要是豆科一年生的植物都可以採用。 但是,這樣的操作,種植綠肥的那段時間,農夫是沒有收入的。難道綠肥真的就只能夠當作肥料使用嗎?與漢朝的老法子相比,究竟是把豆類拿來輪作好,還是直接當作綠肥好呢? 蠶豆( Vicia faba )。圖片來源: wiki 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萊斯布里奇研究中心(Agriculture and Agri-Food Canada Lethbridge Research Centre)的研究團隊,比較將豌豆( Pisum sativum )、蠶豆與野豌豆(chickling vetch, Lathyrus sativus )作為綠肥,或是列入輪作系統,兩種不同的操作對於往後數年土壤中氮與碳含量變化的影響(3)。 研究發現,以豆類植物作為綠肥時,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氮與碳都在第一年釋放到土壤中了。第三年以後,只有百分之三到五的氮與碳釋放出來。相對的,當我們把豆類植物列入輪作系統時,雖然第一年釋放的氮與碳較少(百分之七十的碳、百分之六十三的氮),但是到了第三年,還是有不少的氮與碳(氮百分之十三到十六,碳百分之九到十八)釋放到土壤裡。 野豌豆。圖片來源: wiki 除此之外,豌豆、蠶豆與野豌豆裡面,固氮效果最好的是蠶豆與野豌豆;尤其當把蠶豆納入輪作時,能固定的氮量更高。考慮到蠶豆是很好的食物(蠶豆症患者除外),研究團隊建議可以把蠶豆納入輪作系統,而非只充作綠肥使用。如此一來,農夫可以有蠶豆作為收成的一部分,比單純將豆類作物當作綠肥的收益更高;且蠶豆在種植後數年,都會持續釋放出氮與碳,農夫也可以調

喝啤酒可以減肥嗎?

啤酒花。圖片來源: Wiki 喝啤酒可以減肥? 如果是一天要喝15,000公升到300,000公升的啤酒,才可以有減肥的效果(請參考「小黃醫師的隨手筆記」),您要試試看嗎? 別再被這樣的新聞給騙了! 啤酒中號稱可以減肥的成分是葎草酮(Xanthohumol)。它來自於啤酒花,但是製造啤酒時,需要將啤酒花浸泡在麥芽汁(啤酒的原料)裡熬煮一個半小時,熬煮時的高溫就會讓大部分的葎草酮結構發生變化,形成異葎草酮(Isoxanthohumol),異葎草酮不見得對人體有功效了,甚至也已經有研究指出對人體沒有功效(不過有幫助啤酒殺菌的效果)。雖然也有些啤酒是在釀酒的最後階段才加入蛇麻草的花序,但如此能給啤酒增加的葎草酮的量還是很少,一般啤酒中葎草酮的濃度介於每公升0.012mg至0.24mg之間,也就是一開始筆者說的:每天至少要喝幾個游泳池的啤酒才會有效。不過應該還沒減肥就先脹死、胖死、酒精中毒死吧! 喝酒不會讓你瘦,因為酒精是空的熱量,還會抑制脂肪分解、引發低血糖。 筆者建議大家去吃啤酒花XD。啤酒花又名蛇麻草、學名 Humulus lupulus ,也有從英文俗名hops直接音譯作忽布的。早期用於印染、造紙與製繩,也有用做藥物來治療肝臟疾病與消化不良等症狀的。但在發現它可以用來幫麥芽酒(ale,啤酒的前身)殺菌以後,現在全世界98%的啤酒花都加在啤酒裡面了。 原先蛇麻草加在啤酒裡面是為了延長麥芽酒的保存期限,一開始有些人對於酒味的改變(由甜甜的麥芽酒轉為略帶苦味的啤酒)還頗不習慣的,不過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。最早在啤酒裡加入啤酒花的記載在公元736年德國慕尼黑的Weihenstephan修道院中,但英國人一直對麥芽酒情有獨鍾,使得啤酒一直到十五、十六世紀才因為來自荷蘭的羊毛紡織工增多後,慢慢在英國變得較為普遍。 註:原先有加註標準游泳池的體積為1,890立方公尺,但1,890立方公尺實為1,890,000公升,遠大於300,000公升,筆者數學程度不好,經版友點出後已刪除。 參考文獻: 2016/5/2。小黃醫師的隨手筆記。 偽新聞-啤酒可減肥降膽固醇是錯的 。 2016/5/2。張宜臻營養師。 啤酒可以減肥又可以降膽固醇?--迷思大追緝 比爾‧勞斯著。2010。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。積木文化。

鳳梨會「咬舌」是因為噴了生長素?

圖片取自網路 今天早上看到可憐的鳳梨又被黑了...或者說,種鳳梨的農夫又被黑了! 鳳梨會咬舌是因為生長過程中噴了生長素? 關於植物的生長素是什麼,請參考一下「 吃到含植物生長激素的水果會性早熟? 」這篇文章。 至於為什麼吃鳳梨會「咬舌」,是因為鳳梨含有鳳梨蛋白酶(Bromelain)。 鳳梨蛋白酶有兩種,一種存在於莖裡面(EC3.4.22.32),另一種存在於果實中(EC3.4.22.33)。果實裡面的鳳梨蛋白酶,在1891年時就由委內瑞拉的化學家Vicente Marcano從發酵的鳳梨果實中分離出來了。它可能是第一個由植物分離出來的蛋白質分解酵素。 鳳梨蛋白酶可以用來軟化肉質,跟木瓜酵素(papain)一樣好用。我們吃了鳳梨以後,會覺得舌頭刺刺痛痛的,是因為鳳梨蛋白酶(鳳梨酵素)在分解你舌頭細胞的蛋白質。因為鳳梨蛋白酶的作用溫度是攝氏35-45度,所以我們口腔裡的溫度剛剛好適合。因此,當你在吃它的時候,它也在吃你(XD)。 至於生長素是否會造成底部(蒂頭)變大?當然不會!蒂頭(也就是俗稱的鳳梨心)的大小,只有跟鳳梨的品系(品種)有關,跟鳳梨是否噴了生長素無關。以前大家喜歡挑蒂頭小的鳳梨,是因為心比較小才可以吃多一點果肉。不過,現在很多鳳梨的心也都可以吃了。把心的大小跟鳳梨是否噴了生長素連在一起,鳳梨真的好冤枉啊! 話說回來,鳳梨蛋白酶其實在莖裡面的含量更高,所以在市面上販售的軟肉精,裡面如果用的是鳳梨蛋白酶,通常都是在鳳梨採收後再取莖去榨汁純化的。鳳梨蛋白酶除了可以用來做軟肉精以外,還可以用來清創(debridement)--清除掉死亡、腐爛的組織,讓新的組織可以長出來。 另外一個常用的軟肉精是木瓜酵素。但是為什麼木瓜不會咬舌呢?原來成熟的木瓜裡面已經沒有木瓜酵素了!木瓜酵素是由未成熟的木瓜果的乳膠(latex)乾燥後提煉出來的。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造鳳梨的謠呢?想到當年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為了要在歐洲吃到鳳梨,還要大費周章地蓋起歷史上的第一個暖房,我們現在不用暖房就可以吃到鳳梨,卻不斷的有人在告訴我們「鳳梨很危險」...唉! 兩位鳳梨農網友補充: ★果梗(蒂頭)的問題:鳳梨果梗的大小,跟本身植株健壯有關,越健壯的植株果梗就會越粗大!另外果農為了防裂梗,會在紅喉期澆灌硼砂水溶液時加入奈乙酸鈉